發布時間:2023年06月01日 閱讀次數: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八日)
鞏固黨的首先而且基本的工作是鞏固的內部,教育黨員,清除壞人。因為只有健全的鞏固的黨,才能夠領導群眾去完成它的歷史任務。
但是,當著我們去鞏固黨的基層組織——支部的時候,除了去整理支部內部以外,同時應該加強支部在群眾中的工作。推動黨員到群眾工作中去鍛煉,加強黨與群眾之間的聯系,都可以幫助黨的組織的鞏固。群眾工作的好壞,是測量黨組織的鞏固程度的標準之一。蘇維埃時期江西興國縣的群眾工作是模范,而這個縣的黨組織也是最健全的。過去,大城市中有支部不鞏固,時起時伏,大半也是那些脫離群眾、不進行群眾工作的支部。《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總結蘇聯共產黨歷史的基本教訓時說:
“當布爾什維克保持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時,他們將是不可戰勝的-—這可以認為是一個規律。”“如果黨在自己的黨的狹隘圈子里閉關自守,如果它脫離群眾,如果它蒙上了官僚主義的灰塵,那它就會遭到滅亡。”
能不能說我們黨沒有領導群眾或者與群眾脫離呢?不能這樣說。現在我們黨領導著八路軍、新四軍,領導著廣大人民參加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各種工作,黨在人民中有著空前的政治威信。但這并不是說我們所有支部都已成為群眾的核心。在戰區內,在共產黨領導的地區 (如邊區等),能夠掌握全村的黨、政、軍、民、學各方面工作的農村支部還不多。如果我們在鞏固黨的時期內,把整理黨的內部與加緊支部周圍的群眾工作聯系起來,那末,不僅黨的組織可以鞏固,而且群眾工作也會大大深入。兩者相互配合的結果,會使整個工作向前推進。
我想說一說戰區黨尤其是我們領導著政權的地方的黨,如何把鞏固黨的工作與開展群眾工作聯系起來?
一般地說,那些地區群眾工作由上而下建立工作的階段已經完結,現在應該是由鞏固下層來加強上層的階段。這第二階段在許多地區還沒有開始,少數地區雖己開始但還沒有完成。
現在應該開始并完成第二階段。從何著手呢?一切工作在于鄉或者村。不管上級的各個機關有多少決議、命令,但是具體實現這些決議、命令,還是靠鄉一級的組織,加強和改造它們的工作是目前重要的一環。
面向鄉級之后要進行些什么工作呢?
一、要采取組織上的辦法,使黨和群眾團體接近群眾。實現這一點,過去和現在的經驗都說明,要把區委及區一級團體所管的地區縮小些,人口稠密的鄉也要劃小。我們在江西蘇區和陜甘寧邊區都曾經這樣做。區、鄉劃小以后,由于工作范圍縮。陀鋅贍莧ソ詠車鬧Р亢徒詠裰。現在有些區委管的支部太多了,所以設立了中心支部,區委只去領導中心支都,中心支部成為一級。而且各級管的地區太廣,直到縣委,都有中心一級,區委則有類似副區委的組織。這樣層次愈多,上下聯系愈弱,工作推動愈慢,收效也就愈小。
劃小區鄉,增加區委,豈不是與行政區域不相符合而工作不便嗎?如果主張政權要接近民眾的話,劃小是應該的。但是,即使行政區不劃。車淖櫓部梢曰。諭恍姓區內的幾個黨的組織,在共同的問題上可以共同協商。
增加區委,就要增加干部。如何解決呢?可以從下面提拔。不要怕他們能力不夠,過去中心支部管理鄉村支部的能力決不會比新提拔的區委干部強些,而且在工作中也可以鍛煉新干部的能力。
二、支部要經常注意解決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支部的責任,不僅應該接受上級所給的任務,按照當地環境適當地完成,而且要經常了解群眾的情緒,群眾的呼聲,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群眾的日常問題愈解決得好,支部及黨員在群眾中愈受擁護,則一切動員工作也就愈能順利完成。
現在許多地方黨組織很少問問下層和支部中的情況,很少引導支部去注意群眾的呼聲,很少把“經常解決群眾的日常問題”作為指導支部工作的中心之一。一般是把工作布置下去,按級向下要這要那,而不大關心下級和群眾的日常要求。如果改變了這種工作方式,則群眾工作的活躍,支部的鞏固,黨的干部在群眾運動中的鍛煉,都會得到更大的成績。
我們要向著這樣一個目標:支部掌握鄉或村的全局,即掌握全村的黨、政、軍、民、學的工作。做到了這一點,支部才算得是群眾的核心,黨在群眾中的堡壘。現在個別地區的黨已經向著這個目標努力。
滿足群眾的要求,豈不就要加緊經濟斗爭嗎?我們的回答:共產黨人是主張改善民生的,同時又認為,抗日時期群眾運動的目的,主要的是為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加強抗戰力量。改善群眾生活,并不是說抗戰中一定要比抗戰前好得怎樣多,這是辦不到的。我們應該向群眾說明:要解除目前痛苦,只有驅除日寇。當然,我們不應該忽視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的任何細小的可能的改善。愈是多注意群眾各方面生活之盡可能的改善,他們參加抗日的積極性就愈會提高。同時,經濟上改善群眾的生活,也不僅是要求解除過度的剝削和不合理的負擔,還可以從許多積板方面增加群眾收入,減少他們不必要的損失。
三、要使群眾工作活躍,不在于團體多,會議多。有些地方,一個老百姓在七八個團體名冊上都有他的名宇,而每個團體又規定五天或七天開一次小組會,十天或半月開一次大會。如果真有這樣老實的老百姓,遵守紀律,每會必到,即使不種地,時間還不夠分配。顯然地,老百姓不能照各團體的章程辦。
各團體領導機關的人,少去召開那些開不成的會,多用些時間到民眾夜校或類似這樣的組織中去接近民眾,這里可以自由談天,不妨講講《三國演義》,吹吹“山海經”,談談國家大事,說說家常瑣事。如果誰愿意這樣耐心做,群眾會由少而多,甚至不請即來。那時候什么農民救國會,青年救國會的任何一個抗戰動員,都可以順利地在群眾中得到解決。各團體的相同的動員工作,也可以彼此不重復而集中地去解決。這種方式行得通而且做得好,是被經驗所證明了的。
當然這種深入下層工作,不能了解為我們不要自上而下的活動,而是要使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者配合起來。
四、要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眾組織于團體之內,主要問題是組織婦女的問題。現在雖然還有些男子未組織起來,或者還只是形式,但總算組織了。兒童一般地喜歡唱歌上操,所以也大體組織了。老年人除了少數以外,也組織在農民團體中了。那末,為什么我們計算各團體會員的數量總是不及這一地區總人口的一半呢?這很明顯,是占人口一半的婦女還未組織起來。有些地方名義上“組織”了,但還未“起來”,實際沒有組織。婦女是群眾運動中巨大的力量,哪個地方婦女已經發動起來,這個地方的群眾運動就深入了。過去中央蘇區的經驗如此,現在有些戰區也是如此。
在共產黨內,加緊婦女工作是中央的指令,為什么婦女工作還是落后呢?我問了四個鄉村支部書記,當他們抽象地說到“婦女工作重要”的時候,似乎也很認真,可是我問:“你的老婆參加了黨沒有?參加了婦救會沒有?”他們雖然在不同地方不同的談話中答復我,但答復的內容是半斤與八兩:“她懂什么事?有什么用?”原來還是那個爭論的大問題:“婦女有用沒有用?”共產黨員不打破“女人無用”的觀念,連自己老婆都看不起,說服教育不了,那還說什么領導民眾、組織民眾呢?
如果我們在群眾工作方面加一番努力,把它做得更好,可以使現在某些群眾團體改變“官辦”的性質,涌出許多群眾領袖,變成群眾自己的團體,不僅群眾工作可以做得更好,而且也會幫助我們鞏固黨,鑒別誰是好的共產黨員,誰是混進黨來的壞人;還將使現在缺乏經驗的黨員和下級干部,在階級意識上、工作經驗上得到許多鍛煉。
群眾工作的深入,將使敵后的抗日根據地更加觀固,抗日軍隊更易補充,抗日政權更能動員民眾。所有這些,正是我們在敵后堅持長期抗戰所迫切需要的。我們提出鞏固黨和加強群眾工作,也正是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支持敵后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
——本文原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黨內刊物《共產黨人》創刊號,題為《鞏固黨與戰區的群眾工作》。
摘錄自《陳云文集》(一九二六-一九四九年)人民出版社90-95
檔案預約查詢:0531-68622608
全日制學歷證明查詢:0531-68622924
成人教育咨詢熱線:0531-82606069
招生咨詢熱線:0531-68622756